源于从Erlang转到Go的一些思维碰撞,整理下来记于此。
Erlang Actor
Actor模型,又叫参与者模型,其”一切皆参与者(Actor)”的理念与面向对象编程的“一切皆是对象”类似,但是面向对象编程中对象的交互通常是顺序执行的(占用调用方的时间片),而Actor模型中Actor的交互是并行执行的(不占用调用方的时间片)。
在Actor模型中,Actor的交互通过向对方Actor发送消息来完成。即Actor只关注要和谁通信,并不关注对方在哪里、如何和对方通信。模型只提供异步消息交互一种通信原语,甚至不保证对端一定能正确收到消息。
从Actor自身来说,它的行为模式很简单:
- 发送消息给其它的Actor
- 接收并处理消息,更新自己的数据状态
- 创建其它的Actor
每个Actor都有一个通信信箱(mailbox,FIFO消息队列),用于保存已经收到但尚未被处理的消息。actorA要向actorB发消息,只需持有actorB ID(mailbox邮箱地址),发送的消息将被Push到actorB的消息信箱尾部,然后返回。因此Actor的通信原语是异步的。消息QoS和请求-响应机制完全交给应用层去实现。这是Actor分布式友好的基础。
由于Actor这种”最坏预期”的设计理念,Actor模型天然有如下好处:
- 由于Actor只通过消息交互,因此避免了锁的问题
- 由于Actor并不关心对方具体位置以及通信介质,这种位置透明的特性使得它在分布式下具备很好的扩展性
- 由于Actor只提供异步消息交互,因此整个系统的下限更高(锁和同步调用是高可用系统深深的痛)
Erlang作为最早的Actor模型实践者,同时也是Actor模型的推广者和标杆。Erlang实现了完整的轻量级Actor(Erlang Process),包括位置透明性、异步交互、基于规约的公平调度器等。使得它在并发和分布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除此之外,Erlang OTP还在Actor模型的基础上,扩展了容错和热更两大杀手级工业特性: 容错和热更。
Erlang 热更我在这里有提到,Erlang热更是非常完备成熟的,配合gen_server State
和FP,让”永不停服”成为了可能。
至于容错,一些文章将容错作为Actor模型的核心理念之一,我个人不是很认同,如WIKI Actor模型介绍的,Actor本身更多强调Actor本身的行为抽象和交互方式。而容错是Erlang link和supervisor机制提供的,可能由于Erlang代言Actor太成功了,以至于不少人认为: “没有容错的Actor不是纯正的Actor”。我在这里提到过一些Erlang的”let it crash”理念。
因为本文主要聊Erlang Actor 和 Golang CSP,因此热更和容错不作为重点暂开。前面说了Actor的优点,凡事都有两面性,再来看看Actor(仍以Erlang为例)的缺点:
- 由于只提供不可靠异步交互原语,因此消息QoS,请求响应语义,都需要应用层实现,并且Erlang中的同步请求效率是很低的(需要遍历mailbox)
- Actor有隔离和边界带来的并发和分布式的优势,也有其劣势,典型地如Actor聚合管理,消息流控等,OOM也是Erlang最常见的问题(Actor数量过大、Mailbox积压消息过多等)
- 强业务耦合Actor交互场景下,通常只能舍弃强一致性而使用最终一致性,对Actor的建模和划分粒度比较考究。
Golang CSP
顺序通信进程(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,CSP)和Actor模型一样,都由独立的,并发的执行实体(process)构成,执行实体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。但CSP模型并不关注实体本身,而关注发送消息使用的通道(channel),在CSP中,channel是第一类对象,process只管向channel写入或读取消息,并不知道也不关心channel的另一端是谁在处理。channel和process是解耦的,可以单独创建和读写,一个process可以读写(订阅)个channel,同样一个channel也可被多个process读写(订阅)。
对每个process来说:
- 从命名channel取出并处理消息
- 向命名channel写入消息
- 创建新的process
Golang并没有完全实现CSP理论(参见知乎讨论),只提取了CSP的process和channel的概念为并发提供理论支持。目前Go已经是CSP的代表性语言。
Golang CSP vs Erlang Actor
从Actor和CSP模型来说:
- Actor 和 CSP 有相同的宗旨:”不要通过共享内存来通信,而应该通过通信来共享内存”
- Actor 和 CSP 都有独立的,并发执行的通信实体
- Actor中第一类对象为执行实体(Actor),CSP第一类对象为通信介质(Channel)
- Actor中实体和通信介质是紧耦合的,一个Actor持有一个Mailbox,而CSP中process和channel是解耦的,没有从属关系。从这一层来说,CSP更加灵活
- Actor模型中Actor是主体,Mailbox是匿名的,CSP模型中Channel是主体,Process是匿名的。从这一层来说,由于Actor不关心通信介质,底层通信对应用层是透明的。因此在分布式和容错方面更有优势。大部分的Actor框架原生支持分布式和容错
具体到Golang和Erlang中的实现来说:
- 两者均实现了语言级的轻量级Actor,在阻塞时能自动让出调度资源,在可执行时重新接受调度。Erlang调度更注重公平性(实时性),Golang调度更注重吞吐量(性能)
- Golang的Channel是有容量限制的,因此只能一定程度地异步(本质上仍然是同步的),Erlang的Mailbox是无限制的(也带来了消息队列膨胀的风险),并且Erlang并不保证消息是否能到达和被正确处理(但保证消息顺序),是纯粹的异步语义,Actor之间做到完全解耦,奠定其在分布式和容错方面的基础。
- Erlang/OTP在Actor上扩展了对分布式(支持异质节点)、热更和容错的原生支持,Golang在这些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(受限于Channel,想要在语言级别支持分布式是比较困难的)
- Golang CSP具备更灵活地并发机制,因为Channel的两个特性: 有容量限制并独立于Goroutine存在。前者可以控制消息流量并反馈消息处理进度,后者让Goroutine本身有更高的处理灵活性。典型的应用场景是扇入扇出,生产者消费者,多路IO复用等。而在Erlang中实现这些则比较困难。另外,Erlang中的做同步请求需要遍历MailBox,而如果用Golang做同步调用,通过单独的Channel来做则更优雅高效
CSP with Actor
在用Go写GameServer框架时,发现可以将CSP和Actor的一些特性结合起来:
- 游戏中的独立业务实体,如玩家,公会,具备强状态和功能聚合性,适合作为Actor的职责边界,即一个实体一个Goroutine
- 实体与实体之间只通过消息交互,每个实体暴露一个Logic Channel与其它实体进行逻辑交互,再做一层服务发现,即可让请求方只关注对方ID而不关注对方Channel
- 实体还有一些内部的Channel,如定时器,外部命令等。实体Goroutine对这些不同的消息来源Channel进行统一Select,形成多路IO复用的消息泵,并且可以独立控制各Channel大小
- 实体在行为和交互模型上,如Actor一样,从消息泵取出消息进行处理,并更新自己的数据,通过消息与其他Actor(本质是Channel)交互。但由于通信介质是Channel,可以封装更高级易用的交互语义,如同步、请求响应、扇入扇出、流控等
- 当然,基于Golang CSP支持有限,分布式,容错这些就只能框架自己搭建了
如此,即有Actor的封装与边界,又有一定CSP的灵活性。
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,发现已经有人已经用Golang实现了Actor模型: https://github.com/AsynkronIT/protoactor-go。 支持分布式,甚至supervisor,整体思想和用法和erlang非常像,真是有种他山逢知音的感觉。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