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goDB目前支持三种存储引擎:MMAPv1 Storage Engine,In-Memory Storage Engine, WiredTiger Storage Engine。
MMAPv1 Storage Engine
MongoDB3.2之前版本的默认引擎。
1. 存储原理
文档在磁盘中连续存放,文档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包括文档数据所占空间和文档填充(padding)。
摘自:MongoDB MMAPv1内部实现:http://www.mongoing.com/archives/1484
1.1 文档移动
由于文档在磁盘中连续存放,当文档大小增长时,可能需要重新分配文档空间,并更新索引。这会使写入效率降低,因此通常MongoDB为文档分配的record空间会包括document数据和padding空间。这样减少了文档移动的可能性,提高了写入效率。
1.2 padding算法
在MongoDB3.0之前,MMAPv1使用填充因子(padding factor)来决定空间分配,填充因子会根据文档移动的频繁度动态调整(初始时为1.0),当padding factor = 1.5时,MMAPv1将为文档分配sizeof(record) = 1.5 * sizeof(document)
的空间,其中0.5*sizeof(document)
用作padding。
padding factor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智能,但是由于文档的record大小不一,在文档删除或移动之后,文档原来分配的空间很难被再次利用,从而造成了磁盘碎片,这也是MongoDB3.0之前数据占用磁盘空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在MongoDB3.0之后,不再使用padding factor填充机制,而使用Power of 2 Sized Allocations,为每个文档分配2的N次方的空间(超过2MB则变为2MB的倍数增长),这样做既可以减少文档的移动,文档被删除或移动后的空间也可以被有序地组织起来,达成复用(只能被其所在collection的文档复用)。除了Power of 2 Sized Allocations外,MongoDB3.0还提供了no padding分配策略,即只分配文档实际大小的磁盘空间,但应用程序需要确保文档大小不会增长。
虽然Power of 2 Sized Allocations解决了磁盘碎片的问题,但改进后的MMAPv1引擎仍然在数据库级别分配文件,数据库中的所有集合和索引都混合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,并且删除或移动文档后的空间会被保留用以复用,因此磁盘空间无法无法即时自动回收的问题仍然存在(即使drop collection)。
2.并发能力
在MongoDB3.0之前,只有MMAPv1存储引擎支持,并且只支持Database级的锁,有时候不得不刻意将数据分到多个数据库中提升并发能力。在MongoDB3.0之后,MMAPv1终于支持collection级的并发,并发效率提升了一个档次。参考MongoDB concurrency FAQ。
3. 故障恢复
MongoDB默认记录所有的变更操作日志(journal)并写入磁盘,MongoDB flush变更日志的频率(默认100ms)比flush数据的频率(默认60s)要高,因此journal是MongoDB故障恢复的重要保障。
4. 内存占用
由于MMAPv1使用mmap来将数据库文件映射到内存中,MongoDB总是尽可能的多吃内存,以映射更多的数据文件。并且页面的换入换出基本交给OS控制(MongoDB不建议修改flush频率),因此,将MongoDB部署在更高RAM环境下,是提升性能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
5. 遗留问题
- 磁盘占用,运维人员可能需要定期的整理数据库(compat,repairDatabase)
- 内存占用,基本是有多少吃多少
- collection级的并发控制仍然偏弱
WiredTiger Storage Engine
MongoDB version3.0中引入,在MongoDB3.2中,已将WiredTiger作为默认存储引擎。
1. 并发能力
文档级别的并发支持,WiredTiger通过MVCC实现文档级别的并发控制,即文档级别锁。这就允许多个客户端请求同时更新一个集合内存的多个文档。更多MongoDB并发模型,参见MongoDB concurrency FAQ。
2. 故障恢复
支持checkpoint和journal两种方式进行持久化。
checkpoint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快照,每60s或超过2GB的变更日志执行一次,在写最新快照时,上一个快照仍然有效,防止MongoDB在快照落地时挂掉,在快照落地完成后,上一个快照将被删除。
和MMAPv1一样,支持通过变更日志故障恢复,journal可与checkpoint集合使用,提供快速,可靠的数据恢复。可禁用wiredtiger journal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系统开支,对于单点MongoDB来说,可能会导致异常关闭时丢失checkpoint之间的数据,对于复制集来说,可靠性稍高一点。在MongoDB3.2之前的版本中,WiredTiger journal默认在日志超过100MB时持久化journal一次,系统宕机最多会丢失100MB journal数据。在3.2版本中,加入了默认50ms时间间隔刷盘条件。参见官方文档journaling wiredtiger。
3. 磁盘占用
不同于MMAPv1在数据库级别分配数据文件,WiredTiger将每个collection的数据和索引单独存放,并且会即时回收文档和集合占用空间。
WiredTiger的另一个两点是支持日志,文档数据块,索引压缩,可配置或关闭压缩算法,大幅度节省了磁盘空间。
4. 内存占用
WiredTiger支持内存使用容量配置,用户可通过WiredTiger CacheSize配置MongoDB WiredTiger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,在3.2版本中,该参数默认值为max(60%Ram-1GB, 1GB)
。这个内存限制的并不是MongoDB所占用的内存,MongoDB还使用OS文件系统缓存(文件可能是被压缩过的)。
5. 遗留问题
相较于MMAPv1,压缩算法和新的存储机制,极大减少了磁盘空间占用,文档级别的并发控制,在多核上吞吐量有明显提升。MongoDB WiredTiger仍然是个吃内存的家伙,虽然可以配置内存最高占用,但更多的内存确实能带来更好的读写效率。
In-Memory Storage Engine
纯内存版的MongoDB,限企业版,64bits。简单介绍一下:
- 不维护任何磁盘数据,包括配置数据,索引,用户证书,等等,Everything In Memory
- 文档级别的并发支持
- 在启动时配置最大使用内存,默认1GB,超出使用内存将会报错
- 不可落地,不可恢复
- 支持分片,复制集
总结:为啥不用Redis?
参考:
- MongoDB Storage Engine: https://docs.mongodb.com/manual/core/storage-engines/
- MongoDB Storage FAQ: https://docs.mongodb.com/manual/faq/storage/
- MongoDB MMAPv1内部实现: http://www.mongoing.com/archives/1484
- MongoDB WiredTiger内部实现:http://www.mongoing.com/archives/2540
- MongoDB存储特性与内部原理: http://shift-alt-ctrl.iteye.com/blog/2255580
- MongoDB3.0官方性能测试报告:http://www.mongoing.com/archives/862